近日,位于海口市江东新区罗牛山工业园的加绿桥食品制造(海南)有限公司生产的海南文化创意元素巧克力制品公司。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11月4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海南馆展位上,加绿桥食品制造(海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绿桥)联合创始人孟薇薇正在准备展品展示。在他身边,2025年新品“海南巧克力”散发着浓郁的可可香气。包装上印有海口天山、海口世纪桥、三亚天涯海角、三亚大小洞天等海南地标元素,并融入鹧鸪茶等当地特色食材。这款“海南巧克力”还未正式亮相就引起了广泛关注。从海南自贸港“一见钟情”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如今在进博会上以“海南风味”“成熟绽放”,嘉旅巧妙地用4年时间,完成了外资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深植和加速成长。这家曾经只是来中国“看市场”的加拿大企业,如今已成长为海南自贸港食品生产领域的“标杆”。选择海南从“展会机遇”到“战略布局” 纵观当初落户海南的决定,孟伟伟认为,这不仅是一次抢占的商机,更是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一次“双向奔波”。 “在2021年首届消费博览会上,我们热情地认识到了马海南作为国际消费中心的巨大潜力。”孟薇薇表示,现场买家和消费者对Latio加拿大巧克力的热情依然记忆犹新。但真正让企业决定和解的是系统性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增值免关税政策使企业在进口优质可可原料内销时获得显着的成本优势; “双15”税收政策让企业在引进业务上更具竞争力。 “政策的‘组合’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了明显的优势。”地狱“从最初的政策对接,到后来的选址、牌照申请,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专门成立了服务团队,为我们提供‘管家式’服务,让我们在三个月内完成了从签约到施工的全流程。”这种效率并非偶然,而是来自海南自由贸易港体系的联合创新。海南采取简化审批、快速承诺、“证照分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幅缩短企业设立和项目审批时间,为加绿桥等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扎根海南,将政策红利从2021年落户海南转变为发展动力,加绿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牌报:建成3条年产值8000万元的自动化生产线,产品百余种。其中,彩叶香兰巧克力长期供不应求。 “我们确实享受到了自由贸易政策的红利。”在海口江东新区加铝厂,加铝桥董事长孟新立给记者详细算了一笔:通过增值税关税政策,公司内销销售额下降了10%以上;加上“双15”折扣,公司节省了近千万元的税费。借助AEO认证企业(中国海关最高信用等级认证的进出口业务)通关便利,比利时、西班牙进口优质可可豆的通关时间缩短了50%,供应链更加稳定可靠。同时,公司还利用“零关税”政策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巧克力精炼调温设备,保证了巧克力精炼和调温的持续改进。更重要的是,嘉绿桥通过将本土食材创新融入产品设计,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发展道路,推出了独特的“海南味”朱古力系列,同时也打造了一张“可食用的海南文化名片”。孟新礼说道。在孟新立看来,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动力。加绿桥进驻海南四年来,除了班兰巧克力获得市场认可外,公司还将继续探索更多海南特色食材的应用可能性。 “比如这次进博会推出的鹧鸪茶味巧克力,就是我们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成果。”欢迎关停,抓住更多发展机遇。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岛运作进入倒计时,贾鲁桥已做好迎接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准备。 “关关之后,‘前线’的放开,将使我们原材料进口、产品出口更加便捷高效。”孟新立表示,公司正在积极筹划、准备使用本次政策的红利。 “我们计划在东南亚设立海外仓,与海南构建新的运营模式在优化供应链方面,绿桥积极推进“两个基地”建设:一方面继续从欧洲进口优质食材,另一方面加大当地特色食材的采购比例。公司与当地农业合作社建立深度合作,扩大鹧鸪茶、椰子等特色食材的种植和采购。 “封关是一个新的起点。”孟新立表示,“海南自贸港更加稳定透明的环境和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将极大增强我们长期投资的信心。”集智能制造、数字化管理、工业旅游于一体。同时,加快全球化布局,利用自由贸易政策,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在海南生产巧克力,更希望通过海南将中国制造的高品质巧克力推向世界。”孟新立表示,“进博会发布的‘海南巧克力’,就是我们要向世界讲述的海南故事。”这一增长轨迹印证了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吸引力和发展活力。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像卡桥这样的企业正在海南这片热土上书写自己的“自由贸易港故事”。正如孟新立所说:“在海南,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机遇,也看到了通向世界的窗口。这里不仅是一个生产基地,更是我们走向世界的起点。”实现我们的全球梦想。”(记者刘继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