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薪开始生效。 01最低工资标准全面提高。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各省最新最低工资标准。各省“一级”最低工资首次突破2000元大关。与去年相比,最低工资标准普遍上涨,不少省份上涨了10%,符合高层“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虽然有集体上涨,但由于发展阶段不同、企业成本不同,最低工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即使在一个省内,也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分为一、二、三、四线。第一梯队包括省会城市和经济城市。从“一档”来看,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浙江、S汉东领先。上海以2740元继续位居榜首,北京、天津、广东均超过2500元,江浙2490元,山东2400元。这7个省份都是东部经济大省,人均GDP和财政转移支付净贡献率最高。相比之下,全国有6个省份最低工资标准低于2100元,包括甘肃、青海、新疆、黑龙江、江西、海南。令人意外的是,排名“垫底”的并不是人均GDP最低的甘肃,而是中部地区的江西。其实就是统计时间差异造成的。江西最低工资标准仍停留在2024年,今年最新版本正在征求意见。根据草案,江西一等最低工资标准由2000元调整为2240元,并于12月初实施。可见江西最低工资涨幅超10%,处于中等水平,与其经济实力相符。 02最低工资为何突然大幅上涨?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文件强调“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就在年初,国家发改委在相关报告中明确,“要加快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原则上各省份必须在2025年之前完成调整”。根据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一般每两年调整一次。但有的省份已经连续3-4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最低工资标准仍维持在几年前的水平。事实上,本轮调整不仅仅是最低工资标准,更是更广泛的“加薪”。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文件》中提出,推动企业完善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曾多次发布促进消费的文件,将“城乡居民收入行动”摆在各项重点工作的首位。 政策。年初的全国例行会议上,明确提到“热情支持居民收入增长,促进工资收入合理增长”……层次之高、文件之密、语气之明确,表明“工资增长”已成为自上而下的共识。我们之所以关注工资,是因为在我国,工资性收入约占居民收入的60%,是大多数人的唯一收入来源。请。当然,工资不能因为想涨就涨。政策确定的只是最低工资标准,提供的是建议性工资指南。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工资能否上涨,既取决于供需关系,也取决于经济形势和宏观环境。即便如此,大多数低工资的普遍上涨仍然发出了罕见的积极信号。毕竟,最低工资不仅关系到非残疾人群体,还关系到失业保险待遇、带薪休假工资、工资指引等标准的制定。更重要的是,“下限”的上调有望产生阶梯式的投放效果,这对所有劳动者来说并非坏事。 03 为什么“涨工资”变得更加重要?长期以来,“涨工资”被认为是企业和个人之间的事情,当然对个人来说也非常重要。今年一系列文件的发布标志着“pagtaas ng sahod”已上升到一个主要国家和人民的水平。 “涨工资”不仅关乎民生,更关乎扩大消费、刺激生育、破除偏差、调整预期乃至长远发展的大局。这从顶层文件的范围就可以看出:“改善民生”、“增强消费”、“建立现代商业制度”等等。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没有收入增长作为主要支撑,就不可能拉动消费、拉动内需。一个可喜的变化是,自上而下的消费促进文件不再只注重发放优惠券,而是将“增加收入”放在首位。生育也受到“那些收入预期”和“育儿成本”的双重拉动,增收减负缺一不可。更可喜的变化是,今年9月份,托儿所分提出多年的idy终于实现了,可以直接转账到个人账户,无需经过本地转账。用官方的话来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普惠、直接地向群众发放真金白银,其重要性不可低估。事实上,工资上涨并不局限于直接收入的增加。减轻负担本身也能增加收入。增加农民养老金、减轻中产阶级个人税负、推行免费学前教育……都可以算作广义上的“工资增长”。只要收入能够维持增长,大家对未来的增长就有预期,包括消费意愿增强、生产消费周期顺畅等。从“投资于物”到“投资于人”,这个大转变已经开始。本文改编自《国家经济报告》tegy,作者开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