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恩声明|标题图片来自网络。本文为惊蛰研究院原创文章。如需打印,请留言申请许可。 11月3日,饿了么更名为“淘宝闪购”的消息传遍网络。尽管饿了么客服中心接线员回应记者称“这个安排是更名”。但在外界看来,这次更名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品牌重塑,而是整合阿里即时零售战略的关键一环。甚至从10月份开始,饿了么骑手服装、APP图标等视觉元素就全面采用了淘宝标志性的橙色,蓝色的“蓝色骑士”变成了橙黑色的“城市骑士”。就像绝对的饿了么连同淘宝的实时零售策略一样,视觉色彩和品牌名称悄然退却,饿了么也将止步17岁。你饿吗 2008年,硕士一年级学生Zh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杨旭浩正在和室友玩接球游戏。他突然觉得有点饿了,不过一行人玩得很开心,并不想出去吃饭。于是他们想到给餐厅打电话,让他们把食物送到家门口,但不幸的是,电话要么无法接通,要么商店无法送货。 “这就是市场。”张旭浩发现了其中的商机。第二天一早,他和同学买了一辆电瓶车,开始往餐厅送餐。事实证明,张旭豪的判断是正确的。 merTakeaway,尤其是学校外卖市场潜力巨大,进一步发展没有问题。但很快,他们的生意就遇到了瓶颈。首先是分销瓶颈。起初,他们接到同学的电话订单后,去餐厅取了快餐,然后送到顾客手中。rs。这种模式严重依赖体力维持业务运转,扩张空间很小。二是推广瓶颈。起初,他们依靠小广告来宣传自己的业务。但这种方法存在被市政府逮捕的风险。其次,男生集体不能进入女生宿舍等区域。 “为什么不建立一个iwebsite来解决外卖问题呢?”当张旭豪面临瓶颈时,他有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2008年8月8日,奥运圣火在北京鸟巢点燃,中国向国际化迈出了新的一步。一个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校园里,一家将影响中国人饮食方式的企业诞生了。虽然张旭豪和他的“校园第一代创业团队成员”并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但在上海交通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里,最重要的是事情是人才。很快,软件学院的专家受邀加入,开始搭建网站,取名为“饿了么”。科技的力量从饿了么成立之初就已经显现出来。软件学院的专家不仅搭建了网站,还指定了交大BBS论坛代码,并向论坛里的大家发了一封推广ELE.ME网站的信。促销瓶颈很快得到解决,订单立即向前推进。 2010年5月,网站2.0版本成功上线。此时,饿了么不仅在上海交通大学打响了名声,还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紫竹科技园等地。其客户群也从大学生扩大到企业白领。一个月后,饿了么又推出了加班补偿制度。通过设定明确的交货时间并承诺加班补偿,Ele.me在早期就建立了用户的信任,提高了服务的声誉。到目前为止,这条规则是外卖平台保证用户体验的共同特征之一。 2010年9月,饿了么上海版上线,合作餐厅超过1000家,单月最高交易额达100万元。立足上海后离开上海奔赴首都,张旭浩将目光转向了全国市场。从2011年开始,饿了么开始向上海以外的地区扩张,途径苏州、济南、天津,一路进入北京的大学市场,随后进入长春、哈尔滨等东北城市。向南进入杭州、福州等地。不仅业务版图不断扩大,饿了么的操作系统也变得更加系统化、科技化。 2012年,饿了么推出在线支付功能和餐厅超级结算系统,基本上实现了金融交易的在线化; 2015年,饿了么成立蜂鸟配送团队,解决外卖配送主要痛点;同年,饿了么还推出了食材供应平台“有菜”,拓展了从订单到食材流通的产业链。随着一系列的扩张行动,饿了么不断筹集资金。 2011年3月,饿了么接受金沙江创投朱啸虎100万美元融资,迈出了拥抱外部资本的第一步。此后,饿了么陆续获得经纬中国、红杉资本、腾讯、大众点评、京东等多家机构的投资。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投资,莫过于大众点评2014年上半年8000万美元投资饿了么,以及京东2015年1月投资饿了么。或许张旭豪并没有想到,给予他大力支持的大众点评即将加入竞争对手。我也没有想到十年后的今天,京东对外卖市场的颠覆会加速饿了么品牌的消亡。当时,饿了么之所以持续吸引,是因为饿了么自身的“造血”无法支撑业务扩张的野心。这时,外部“输血”就绝对必要了。其次,也是由于巨头竞争对手的不断出现,饿了么无法承受。 2012年11月,刚刚从“百团大战”中崛起的美团推出外卖业务,将产业链从团购拓展到即时配送。大约在同一时间加入游戏的还有阿里巴巴的淘点点。两年后,另一家互联网巨头百度也推出了百度外卖,甚至小米也推出了“我有外卖”。正如饿了么联合创始人康佳所说:“我突然发现马云也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我突然看到但凭借先发优势和成熟的运营模式,2014年10月,张旭豪布局全国62个城市,日订单量从10万单攀升至100万单,远远落后于“淘店店”和“百度外卖”,挑战最强对手美团。这期间,阿里巴巴的投资给了饿了么很大帮助。2016年今年4月,阿里巴巴投资饿了么12.5亿美元,打破了全球外卖平台最高融资额纪录。2017年8月,饿了么以5亿美元收购了百度外卖,易观智库发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分析报告显示,饿了么的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 + 百度外卖市场交易份额达到49.8%,领先外卖市场,交易份额为43.5%。%。在当时那个特殊的节点,阿里巴巴的资本无疑让饿了么变得更加强大,同时也为后续融入阿里巴巴体系埋下了伏笔。尽管阿里巴巴未能在淘点点外卖市场取得成功,但阿里巴巴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野心。按照阿里巴巴的商业惯例,自己做不了生意,就得收购。如果买不到就继续加钱。 2016年12.5亿美元的投资只是一个介绍。 2018年4月,阿里巴巴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创始人张旭浩出任董事长,阿里巴巴高管全面接管饿了么运营。事实上,饿了么有机会创建美团。阿里巴巴最初只给出了70亿美元的报价,但美团看到机会后,直接给出了90亿美元的报价。然而,在财大气粗的阿里巴巴再次涨价的同时,美团却放弃了竞争。 2018年8月,饿了么全面“卖”给阿里巴巴四个月后,创始团队张旭浩、康佳、王源、邓高高等人的名字从饿了么旗下上海拉扎尔信息有限公司的工商注册信息中消失。这标志着饿了么正式进入阿里时代,也开始了其品牌逐渐“消失”的过程。接入阿里巴巴体系后,饿了么开始频繁的架构调整,成为阿里巴巴大商业生态中的一块拼图。 2018年10月,饿了么与口碑合并成立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公司; 2019年6月,子公司蜂鸟配送开通即时配送服务。饿了么开始拓展业务领域,主攻即时零售,2021年7月成为阿里巴巴的“新零售”,饿了么被阿里巴巴归类于以位置服务为基础的生活服务板块,并与自动驾驶组成“飞高老”。ovi和飞猪; 2024年11月,饿了么和飞猪并入阿里巴巴中国电子商务事业群。这一系列调整使得饿了么在阿里巴巴体系内逐渐失去独立性,战略地位不断偏离。而且,饿了么不仅缺乏与阿里巴巴生态内其他业务(天猫超市、淘宝生鲜、盒马鲜生等)的协同效应,甚至存在内部资源竞争。公司治理方面,饿了么原有创始团队全部退出,阿里巴巴高管以旋转门方式更换五位CEO,战略持续动摇,错失竞争机会。今年7月,饿了么前CEO被曝因受供应商贿赂入狱。此外,阿里巴巴严格的管理模式导致创新敏捷性下降。激进的关键绩效指标会拖累内部员工,让他们筋疲力尽。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题外话,阿里巴巴的c当前的管理模式正逐渐从“相信”转向“表现”甚至“抵制”。近日,阿里巴巴前高管空降SAM引发网络热议,也反映出阿里巴巴高管的“行业声誉”。简而言之,加入阿里巴巴的饿了么就像小家碧玉嫁入豪门。当初充满活力的美好外表,在高层大院的严格规矩和派系下逐渐褪色。据大时代咨询《西班牙外卖现状报告》,2025年之前,美团的外卖市场份额将在70%左右,是饿了么的两倍多。与大品牌淘宝的整合即使逐渐没落,淘宝也无意放弃饿了么,并将继续加大资源,希望能成为本土领域的一个支点。直到今年,京东突然进军外卖市场,打破了所有外卖市场的现状。从二月到八月,J。D.com外卖突然出现。食品ID屠宰市场之战也给阿里巴巴提供了新思路。 2025年4月30日,淘宝“小时送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并作为一级流量入口呈现在淘宝APP首页,站稳了阿里巴巴在实时零售战场的地位。深耕外卖市场的饿了么,成为助理漫游岗位。 8月,在阿里巴巴第二季度财报发布会上,阿里巴巴中国电子商务事业群CEO蒋凡透露,7月份以来,淘宝日均闪购达3亿,月交易买家总数达3亿,较4月前增长200%。据蒋凡介绍,淘宝第一期闪购的目的是扩大用户规模、覆盖用户心智,这一期的目标实现超出预期。他还预测我未来三年,淘宝闪购和即时零售将为平台带来1万亿的交易增量。 2025年9月,高德地图推出“街头修单”,饿了么从“外卖平台”转变为“门店+到家”的两轮驱动平台,与高德地图、支付宝形成“高德分流+饿了么合约履行+支付宝交易”的闭环。但有了新的闭环,与外卖业务有着深厚联系的饿了么仍在努力。淘宝闪购刚诞生时,业界曾质疑其部分功能是否与饿了么有很大重叠。事实证明,在阿里的战略规划下,饿了么陷入了猫奴和外卖零售的困境。后来居上的淘宝闪购,阿里肩负着“万物皆可送”的雄心。随着阿里巴巴打造“淘宝”大品牌的决心越来越明显,消费者的手机已经无法容纳很多应用程序功能类似,“弃车保帅”就成了不难的选择。然而,蓝色的饿了么却是被遗弃的“车”。回顾2018年,美团在港交所上市,饿了么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每个人似乎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现在,曾经封锁大街小巷的蓝色逐渐被橙色所覆盖。用户的手机屏幕上只剩下“淘宝闪购”四个汉字和一个由字母“E”组成的新图标,静静地诉说着这个品牌17年的故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